接地体
接地体分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种。当综合布线采用单独接地系统时,网络线品牌,接地体一般采用人工接地体,并应满足以下条件:
(1)距离工频低压交流供电系统的接地体不宣小于10m。
(2)距离建筑物防雷系统的接地体不应小于2m。
(3)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0Ω。
当综合布线采用联合接地系统时,接地体一般利用建筑物基础内钢筋网作为自然接地体,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Ω。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联合接地系统,这是因为与前者相比,联合接地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点:
(1)当建筑物遭受雷击时,楼层内各点电位分布比较均匀,工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得到较好的**。同时,大楼的框架结构对中波电磁场能提供10~40dB的屏蔽效果。
(2)容易获得较小的接地电阻。
(3)可以节约金属材料,占地少。
所有的电子电路都可能受到电磁干扰。虽然一部分电磁干扰是以射频辐射的方式被直接接受的,但大多数电磁干扰是通过瞬时传导被接受的。在数字电路中,复位、中断和控制信号等临界信号较z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控制电路、模拟的低级放大器和电源调整电路也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
发射和抗干扰都可以根据辐射和传导的耦合来分类。辐射耦合在高频中十分常见,而传导耦合在低频中更为常见。
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辐射耦合是由电磁能量通过辐射途径传输而产生的。例如来自附近设备的电磁能量通过直接辐射产生的耦合,或者自然界的与类似的电磁环境耦合进入接收机。
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传导耦合经由连接两者之间的直接导电通路完成。例如当发射机与接收机共享同一电源线供电时,网络线,干扰会经电源线传送;其他传播途径还有信号线或控制线等。
为了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达到电磁兼容性标准,其目的是将辐射减到较x小,即降低产品中泄露的射频能量,同时增强其对辐射的抗干扰能力。
通过如图所示的电磁干扰模型,很容易找到抑制电磁干扰的方法,其方法如下:
· 设法降低电磁波辐射源或传导源;
· 切断耦合路径;
· 增加接收s器的抗干扰能力。
实际工程中遇到电磁干扰问题时,应该以逻辑性的分析来探讨这一问题。不言而喻,只要存在干扰,就必然有干扰源、耦合路径和受扰对象这3个要素。因此,在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时,也要从这3个要素入手进行分析。一般而言,设计一个性能良好的PCB以降低射频能量是较z经济有效的方法。而*2个和*3个要素倾向于采用屏蔽技术处理。这在后面会讲述到相关内容。
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网络线厂家,不管复杂系统还是简单装置,任何一个电磁干扰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应该具有干扰源;其次有传播干扰能量的途径和通道;*三还必须有被干扰对象的响应。在电磁兼容性理论中把被干扰对象统称为敏感设备(或敏感器)。
因此干扰源、干扰传播途径(或传输通道)和敏感设备称为电磁干扰三要素。
1.综合市线系统采用屏蔽措施时,所有屏蔽层应保持连续性,并应注意保证导线间相对位置不变。屏蔽层的配线设备(FD或BD)端应接地,用户(终端设备)端视具体情况直接地,两端的接地:应尽量连接至同一接地体。当接地系统中存在两个,不同的接地体时,其接地电位差应不大于1Vr.m.S(有效值)。
2.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内部容易受到雷击,电源碰地,电源感应电势或地电势上浮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时,必须采用保护器。
3.当线路处于以下任何一种危险环境中时,应对其进行过压过流保护:
(1)雷击引起的危险影响。
(2)工作电压**过250V的电源线路碰地;
(3)地电势上升到250V以上而引起的电源故障;
(4)交流50HZ感应电压**过250V。